《中国武术导论》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武术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孕育而成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丰富的内容体系和多元的锻炼价值。中小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武术学习和锻炼,能够增进身心健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但当前中小学武术进校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施鲜丽副教授将武术2101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组织了“中小学武术进校园”专题研讨。
通过汇报交流,各学习小组认为中小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武术师资力量薄弱。
武术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很长时间内阻碍着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现有教育环境中,专业的武术教师本就不多,在中小学校园中更是几乎为零。因此,许多学校的体育课鲜少涉及武术内容,即使有,也只是教授较浅的武术理论或由非武术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就一些基本的表演性动作进行展示性教学。由于非武术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武术技能学习,故而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得不到根本性保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
二、社会总体重视程度不够
受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对中小学教育的关注点基本集中在学校升学率、考试科目、教师水平、学生考试成绩等方面,并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应试教育中,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在课程设置上,体育课的课时较少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很难当堂消化,后续又有新的内容要进行,像武术这种耗时比较多却难以很快看到教学成果的运动项目,便很少被列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三、学校硬件设施、课程安排欠缺
中小学武术教学在课程安排上本就有极大欠缺,即便有一些学校开设了武术课程,但教学器材陈旧老化、教学内容单一乏味,制约了武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大多数学校资金有限,武术器材更新滞后,武术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在课程安排上,很多学校没有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设置相应的武术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单一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再减弱。
通过研讨,武术2101班的同学们一致认为,要改变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师资现状,需要从每一位武术专业的同学自身做起。在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要学习武术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学教法,为今后投入到中小学武术教学做好准备。
对于武术课时量不足的问题,各学校应该认真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的要求,将武术列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在具备条件的学校单列武术课。
在课程设置中可增加更多有趣味性的游戏教学环节,将武术基本腿法、手法、身法等贯穿其中,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轻松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调节学习气氛。
在基本武术器材的选择上要注重多样化,综合考虑颜色、样式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效环境等全新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改变以往体育教师单一的示范性教学模式。
供稿人|施艳丽
编辑|刘志刚
指导教师|冯旖琳
段薇鹏